NBA下注网站

播放此动画需要FlashPlayer8.0+
全力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06 11:06:17     发布单位:经济日报 字号: T| T

近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两周年之际,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提升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能力。

办好北交所是当前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也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一环。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以关键制度机制创新为突破,充分发挥北交所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旨在全力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

“扩大投资者群体、增强买方力量是推动北交所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举。”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北交所设立以来,投资群体总量与结构持续改善,现有合格投资者总数达557万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踊跃参与,目前已有北交所主题基金11只、北证50指数基金12只。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一二级市场和投融两端相互匹配平衡,《意见》明确,将着眼于增强买方力量,在扩大投资者队伍和参与度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

本次改革在扩大投资者队伍方面,将坚持扩规模与调结构并举。《意见》明确,加强精准服务,提高对潜在投资者和已开户投资者的吸引力。研究论证结构性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引导公募基金扩大北交所市场投资,支持相关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和创新。允许除创业投资基金之外的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上市前已投资的企业在北交所发行的股票。加大力度引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服务,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

北交所天然具有良好的制度机制、创新土壤,可以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本次改革继续推进交易制度创新,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以优化做市为重点,结合中小券商是服务中小企业主力军的现实情况,引入在新三板做市业务上经验丰富、风险管理到位的做市商参与北交所做市业务,进一步扩大北交所做市商队伍。另一方面,推出转融通,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稳步推进启用北交所独立代码号段,提升交易效率,促进交易达成。

此外,《意见》明确,将进一步优化发行承销制度。一是改革发行底价制度。改革发行底价制度是适应全面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的改革方向,能够解决底价与发行价格“深度绑定”的问题,便于市场各方在发行过程中充分博弈、形成合理价格,健全北交所估值定价功能。二是放宽战略配售安排。实践中,由于战略配售家数和比例要求比较严格,制约了部分发行规模较大的优质企业寻找战略投资者的灵活性,影响了市场机构参与北交所的积极性。放宽战略配售安排能够进一步满足战略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增强投资积极性、带动更多投资者参与新股公开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

加快优质上市公司供给

设立北交所,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经过一年多发展,北交所总体运行平稳,功能发挥正常,同时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本次改革按照坚守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系统谋划推进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一揽子措施,着力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一二级市场均衡发展,推动实现可持续的市场生态和向好发展趋势。”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

《意见》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契合市场特色定位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格局初步构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明显。

再用5到10年时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带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

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是本次改革的一大重点。《意见》明确按照质优、量适、步稳的要求,统筹包容性和精准性要求,常态化推进北交所市场高质量扩容,夯实市场良性发展和流动性改善基础。坚持把提高公司质量作为重中之重,聚焦北交所市场特点和深层次问题,制定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方案,促进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和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切实便利企业融资、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

“解决北交所流动性等突出问题,根本要靠优质公司的集聚,扩充投资选择范围。只有发展壮大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才能提高市场整体流动性,进而带动个股流动性的改善。”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色足、成长潜力大、符合北交所条件的优质企业,迫切需要更加畅通、便利的融资渠道。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进一步优化北交所发行上市制度,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和等待时间,对于提升北交所精准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回应更多成长期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有助于丰富北交所优质投资标的,从而激活市场交投量。

增强决心、信心和耐心

如何建设好一个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证券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道十分复杂的难题,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供复制。

从北交所开市一年多情况来看,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功能发挥正常,实现了良好开局,各项基础制度安排初步经受住了市场检验。

高质量扩容扎实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集聚。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超210家,比开市时翻了一番多,远高于同时段境内其他证券交易所发展速度。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4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成。

改革创新举措陆续推出,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先后上线北证50指数,推出融资融券和混合交易。启动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累计发行达3.3万亿元。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已有557万户。

特色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日益发挥。初步构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股票公开发行融资超44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

撬动作用显著发挥,对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带动效果不断增强。2023年以来,新增挂牌公司191家,同比增长33%,目前创新层公司超1800家,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流动性不足、现有上市公司交易量和估值有待提高、赚钱效应有待提升等问题,也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高质量建设北交所需要决心、信心和耐心。”上述有关负责人认为,建设北交所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能脱离实际搞“跨越式发展”,谋求“一步到位”;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复制沪深交易所;不能过于理性化,只关注“理论闭环”和“逻辑自洽”,忽视市场各方面的反应和现实情况。要坚持市场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分步走”的基本策略,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相应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逐步将北交所建设成为健全、成熟、有效的市场,发挥龙头撬动作用,带动“主阵地”建设取得实效。

田利辉也认为,市场各方对于北交所一定要有足够耐心,北交所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这些企业尚在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资本价值。同时北交所自身也处于建设的早期阶段,同样需要更多耐心来陪伴其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扎实做好制度规则修订、技术准备等工作,把改革措施做深做实,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本文源自:经济日报

作者:李华林